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来临以前,进取型账户已经悄悄了两年多,到2005年末时净值涨幅约25%,期间上证指数下探到千点以下的998点,跌幅近20%,尽管如此,进取型账户完全没有露出日后腾达的迹象。 毫无疑问,2006-2007年是进取型账户成立以来最大的收获季,这两年期间,该账户净值暴涨362%,致其净值在2007年底时已经高达5.93。尽管如此,这两年间上证指数涨幅亦高达353%,泰康进取型账户不过领先后者不到10个百分点,同期多只公募基金期间收益超过400%,华夏大盘更是录得630%的涨幅。 2009年复苏行情中上证指数暴涨约80%,同期泰康进取型账户则上涨136%,大幅领先指数涨幅,也终于战胜了包括华夏大盘在内公募基金(期间涨幅116%)对手。 或许是凭借更灵活的仓位空间,在2008年以后,泰康进取型账户就从此领先华夏大盘,这种领先在熊市之中仿佛更为显著。 2008年上证指数狂跌超过65%,各类基金跌幅超过40%的比比皆是,但同期的华夏大盘跌幅不足35%,泰康进取型更是将净值损失控制在19%以内,而这已经是其成立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净值回撤。毫无疑问,此举在相当程度上缩小了与华夏大盘的净值差距。2011年,上证指数下跌超过21%,华夏大盘跌幅逾17%,而泰康进取账户不过15.1%。 泰康进取账户终究不是公募基金,相比华夏大盘而言,前者有极为自由的仓位调节空间来更大程度上规避市场单边下跌风险的可能。 |